星巴克肯定不是最好的咖啡馆,但却是最会玩的连锁咖啡馆。继气致冷萃星巴克在北京开了第一间的半年后,终于到了广州
是不是很像酒头 ,其实这是星巴克
大致跟大家科普一下气致冷萃咖啡的内容。所谓气致冷萃,其实是一杯加了氮气(Nitrogen)的冰酿(Cold Brew)咖啡。冰酿一般情况下就是用常温水(或冰水混合物)浸泡研磨过的咖啡豆,经过12-48小时,过滤后,就可以得到冰酿咖啡。之后装入氮气咖啡机,打出来的就是一杯气致冷萃咖啡。这种咖啡适合那些在低温下表现好的咖啡豆,所以并不是所有咖啡豆都适合。另外还有一种叫冰滴咖啡(Ice Drip coffee),在滴的过程中,可以让每一滴的水都能够充分交换咖啡里的物质。
冰酿大致过程
当然,氮气冰酿咖啡并非星巴克首创,它只是把这个玩法推广开来的。搞这么多东西肯定不是为了看起来高大上的噱头,而是为了更好的风味和口感。不过,啤酒很早就已经这么玩了。
氮气
氮气究竟有什么好处?对于咖啡来说,是一个全新的添加物,但对于啤酒则不然。大家可以看到这张氮气与二氧化碳的泡沫对比图。
明显的氮气泡沫更绵
很清晰看到氮气泡沫会更加纤细,看起来会更加粘稠,而二氧化碳泡沫更加稀疏。很多人形容氮气泡沫用的是Creamy(奶油般)这类的词汇,而二氧化碳泡沫一般只会用到Cloudy(云雾般)。可以想象到氮气泡沫究竟是如何顺滑。由于啤酒发酵过程本身就带有二氧化碳,所以目前氮气啤酒的啤酒气体组成是70%氮气+30%二氧化碳。
但氮气啤酒并不是什么黑科技,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家平常经常喝的健力士黑啤。健力士在其铝罐装啤酒里加了一个氮气球。平常有一层薄膜封住,拉开易拉环后,氮气球因压强原因就会立刻释放出氮气,从而产生绵状的泡沫。
氮气小球
但其实很多酒厂对氮气并不感冒,因为氮气难溶于水,所以相对地持久性也会比二氧化碳更短。而对于瓶装市场来说,氮气更加由于不方便储存等原因,一直以来都是生啤专用(大桶更容易储存氮气)。而Left hand酒厂率先打破了这个僵局。
Left hand酒厂在2011年率先用“nitro”字眼在他们瓶装的氮气啤酒上。与健力士不同的是,他们直接灌装入瓶而不是使用氮气装置。这项独有的技术以及先入为主的品牌效应,使Left hand在一段时间都成了氮气啤酒的代表。当然,之后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,很多厂商都开始做氮气瓶装啤酒了。
Nitro系列
冰溜
除了氮气之外,啤酒也会玩“冷萃”,而这种冷萃,叫做冰馏。冰馏是利用水的凝固点比酒精高的特性,分离出高浓度酒水混合物的过程。
酒精提纯度与温度曲线图
关于冰馏的传说,是德国一个工人在冬天运输酒时,在途中偷懒把一桶(另一说两桶)放在室外过夜,因为天气太冷,酒桶结冰膨胀爆裂。当第二天大家发现时,作为惩罚,要求过失者把剩余的酒都给喝了,发觉甜香可口。自此冰馏啤酒就诞生了。[1]
冰馏的制法和古代的没本质上区别,只是设备更好了。酿好的酒冰冻后,放置在容器内慢慢分离酒水混合物出来。可以通过多次提取来提高酒精纯度,所以才会出现50多度的烈性啤酒。苏格兰酒厂Brewdog当年为了炒作,做了款烈酒去怼德国——Sink the Bismarck。当然,这些高度数啤酒价格不菲,也不建议大家刻意尝试。
恩,意图太明显
目前,冰溜啤酒主要还是冰馏博克这种风格占主要地位。当年笔者试过施耐德冰馏博克后,非常词穷地用了一个词形容它:“失身酒”。
Schneider Aventinus Weizen-Eisbock
讲了那么多,那么将将这两样结合起来的啤酒有没有呢。其实现在暂时还未出现,下次或许可以试试买瓶冰馏博克放入氮气咖啡机里玩玩?
-EOF-
[1]冰溜啤酒来源:
1.https://www.beerconnoisseur.com/articles/style-studies-german-eisbock-foreign-stout
2.https://nl.wikipedia.org/wiki/Eisbock
特别介绍
本期特别嘉宾:Lam
星爸爸咖啡师
吹啤迪:
其实你同时喜欢喝咖啡和精酿,那么对于氮气咖啡与氮气啤酒有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呢?
Lam:
目前只试过Left Hand Brewing的Milk Stout Nitro,对于这款酒我是点赞的,主要是牛奶的味道与注入氮气以后的口感相辅相成,真正的达到了牛奶般丝滑。但不好的地方是氮气消散速度实在太快,开瓶入杯必须要在短短数秒内操作完成,而且要比劈酒更快干完。
咖啡亦然,短时间内解决一杯是享受这类“饮品”最佳的方式。放久了就会凸显出氮气注入饮品以后冲淡味道的特性。我喝星巴克的氮气冷萃也是吹的,30s内喝完。但是泡沫的口感真的是非常过瘾。
吹啤迪:
[捂脸],那这样看来就真的是支吹不用杯了。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