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啤酒的风味(更准确说应该是感受)里,口感中最重要的一项是“涩”。涩广泛存在于食品/饮品当中,其中,对涩最有印象的当属红酒和茶。当然,啤酒里也有涩味,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味评判项。
涩
涩(Astringency),用文字形容,就是一种干燥、起皱的口感。涩和单纯的口干,有一定的区别。口干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口腔唾液分泌不足导致的口腔干燥,毕竟人需要呼吸,呼吸的过程就会带走一部分水分。
而涩,很多红酒大佬会跟你说,涩是由单宁(Tannin)引起的。但单宁究竟怎么令你口腔变涩?其实还没有定论。目前一个比较可靠的说法是,产生涩味的多酚(Polyphenols)物质(单宁是多酚的一个子集),与唾液里的富含脯氨酸蛋白质(proline-rich proteins,PRPs)发生反应,而PRPs具有很强的润滑作用,反应造成唾液润滑作用下降。有点类似于洗涤剂清洁油脂,反应后,油脂被清洗掉,也就不滑了。这是口干的来由。
图示展现了两种产生涩感的机制
而起皱,有一类多酚,例如茶多酚里的EGCG(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),并不聚合唾液蛋白,这种多酚直接刺激三叉神经,产生一种粗糙的口感。
啤酒中的多酚
我们在啤酒中讲多酚而不是单宁,因为啤酒中的多酚物质并没有达到单宁的一些定义。单宁一般由小分子量的多酚物质(例如儿茶素、没食子酸)聚合而成,具有很强的收敛性(指与蛋白质的聚合度);而一些多酚一样具有收敛性,但是他们没有达到单宁的强度,这类物质可称为伪单宁(Pesudo Tannin)。例如茶多酚里面的儿茶素,没食子酸等也有收敛性。
啤酒里主要的多酚物质包括:
简单的苯酚衍生物,羟基苯甲酸或肉桂酸的衍生物(主要来自麦芽)
复杂结构的黄酮醇(主要来自啤酒花)
原花青素,花青素,儿茶素和无色花青素(麦芽和啤酒花同样产生)
这些多酚在酿造过程中,部分会与蛋白质结合,产生浑浊。
对品鉴的影响
涩味很霸道,而且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。对品鉴造成了困扰。假如一杯酒太涩,就会影响对下一杯酒涩程度的判断。
在葡萄酒的品鉴中,就有人用牛奶、饼干、甚至油来恢复口腔状态。尽管这样非常有用,但还是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判断,因为残留的蛋白质会继续影响多酚对口腔的作用。
蛋白质与多酚聚合
目前最有效的做法,还是等,并辅以清水漱口。或者可以少量进食蛋白质丰富的无刺激性气味食物,并用清水漱口,待口腔状态恢复后,继续品鉴,这样可以缩短等待的过程。
如何描述涩
在BJCP推荐的 Beer Flavor Wheel 里,描述涩用了三个形容词:
Pukering:即起皱,口腔的皮肤不再滑
Tart:尖酸,倾向与果类的尖酸
Dry:干
这三个词除了 Tart 外皆符合涩感本身的定义。至于为什么会用和涩定义完全没关系的 Tart 去形容涩味,估计是想描述葡萄、苹果那类的口感,不仅涩而且还会酸。但还是不推荐大家用 Tart 去描述涩,容易产生误解。
-EOF-
*点击原文链接可下载由我汉化的啤酒风味轮解释表
参考文献: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henolic_content_in_wine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annin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olyphenol
https://www.sensorysociety.org/knowledge/sspwiki/Pages/Astringency.aspx
https://talesofthecocktail.com/in-depth/sandpaper-tea-science-astringency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1928294/answer/149543221
http://draymans.com/the-role-of-polyphenols-in-beer-haze-formation/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2562640/answer/21792980
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chemse/article/39/6/471/2908142
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00217-008-0895-x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064959/
Polyphenols and Beer Quality
https://cdn.uclouvain.be/public/Exports%20reddot/inbr/documents/Polyphenols_and_Beer_Quality_final.pdf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